我和独幕剧“女生宿舍”
1952届校友 慎惠兰
1931年我出生在一个民国初年的文明戏演员家庭。我五岁就上台当童星。
入学后,我对戏剧的热爱,痴心不变,一有机会就要粉墨登场。46年抗战胜利,秋季我考入市西初中一年级,舞台空间更大了。初一时我组织乙班女生,演出“白雪公主”;班上坐在第一排几个矮小的女同学程知行、董玲仙、徐动绥、吴金霞等扮演七个小矮人,我演“白雪公主”,纪秀兰演皇后,陆善珠演王子,演出受到大家的欢迎。
初二时,英语课老
我受新思想的熏陶,在市西第一批加入共青团,上台演讲,竞选学生会干部。我当上了学生会女同学部部长,代表市西中学参加上海市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筹委会。各种社会活动提高了我对中国共产党,新社会的进一步认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我也觉察到刚解放的上海,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对青年人来说任重而道远。在这种形势下同学们的思想状态还是很混乱的;有像我一样要求进步的,有徘徊观望的,有消极悲观的,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更有抵触情绪的……我想改变这些看法,但往往由于自己的主观,急躁,常常事与愿违,不能很好团结同学。在这种困惑下,我产生了创作独幕剧“女生宿舍”的初衷。我把各种思想类型的代表人物集中在一间寝室中,让各人充分吐露自己的心声,通过摩擦、碰撞,达到交流、沟通,以新中国的阳光拨开大家眼前的迷雾,引导大家去展望光明的未来。初稿写成后,我广泛征求市西文艺骨干们的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又组织同学们排练,我担任导演,并扮演剧中急躁主观的积极分子。参加演出的同学有蔡宜其、陶宋钰、吴翼娟、刘忠瑾、慎慧莲、邵紫绥等。大家齐心协力,边排练,边修改。
50年上半年,“女生宿舍”代表市西中学参加全市大中学生汇演,一举夺得特别荣誉一等奖,在上海市市府大礼堂由市教育局颁发奖状,剧组蔡宜其同学代表上台领奖。此后“女生宿舍”被邀请到多校巡回演出,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该剧中反映的学生们各种思想类型也是当时社会上青年学生思想的缩影,大家感到亲切,可信,容易接受,可引起心灵共鸣,得到思想上的升华,此剧演出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当时上海各报好评如潮,文汇报刊登了全剧及剧照,文汇报文艺主编梅朵先生发表评论员文章,大加赞赏。我还接受记者采访,领到了26元稿费。赵校长也受到各校校长的祝贺!
50年下半年全国拉开了改革浪潮的序幕,市西高中同学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干。我也参加了革大俄专,高二时离开了市西中学,奔赴祖国急需的地方!
“女生宿舍”一剧所经历的一切,给我的人生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